包袱

by hitai1230
學會放棄,心才不累
 

毛都沒有 / 2007-10-30

  《論語》中有許多人生哲理,值得我們永久回味。比如“子在川上,曰:逝者如斯夫”的滄桑,“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”的感慨等。於丹解讀中用了一個“加法和減法”的比喻,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她說人在三十歲之前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東西,物質的東西越多,人的心靈越易迷惑;所以在三十歲以後就要學做減法,也就是說要學會放棄。

  當代社會競爭那麼激烈,生活節奏那麼快,工作壓力那麼大,人們互相見面,總會聽對方訴說“我忙啊”、“快累死了”、“最大的願望是好好睡一覺”之類的話。當下的人們確實好累,“心身疲乏”,不光是身體上的累,更多的是心累。累些什麼?無非為名、為利、為情、為生計而累。只有把達不到的目標割捨了,把不該做的事拒絕了,把不該掙的錢放棄了,把不該有的情了斷了,心才不累。

  我認識一位大學老師,他博士學歷,年富力強,不到40歲當上系主任,成為人人羨慕的成功人士。可是當他看到他的同事也是同屆學友已獲得正教授職稱,自己只是副教授時,心裡就不平衡了,於是拚命著書立說。幾年後他評上正教授,而那位同學又當上副校長,他心裡又不平衡了……於是他再一次奮起直追,結果這次他把命拼掉了,生命定格在46歲。

  一個朋友在一家外企當經理,太太在一家公司當會計,工作穩定,有房有車,加上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,超小康的日子別提多滋潤了。可是他太太最近犯事了,先是被審,後是被拘,原因是會計科長和他太太共同用公款在外註冊了一家公司掙錢,她分到的“第一桶金”是5萬美元。大家都非常驚訝:又不缺錢花,為了5萬美元坐班房值得嗎?而且據說這筆錢分文未動地一直存在銀行裡,連她老公也不知道。

  我一個閨中密友,她一不留神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,對方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兒子。兩個人都很投入,愛得如膠似漆死去活來的。男人向老婆提出離婚,吵了幾次,最後離家出走了,老婆就是不鬆口,甚至以死相逼。這事鬧得沸沸揚揚,她和他被迫離開了原來工作的公司。有了新的工作後,兩人乾脆同居了。可是後來他老婆搬來了本地外地所有的親戚長輩,輪番上陣,對男人追堵圍截,苦口婆心,以兒說事,以哀制勝,男人不得不回家。結局已經十分清楚明朗了,可是密友仍然癡心不改,仍然與男人保持著情人關係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,我和她的家人對她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,可是她就是聽不進去。捨又捨不得,愛又愛不成,只好永遠痛苦下去了。

  以上三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,一個為名所累,一個為利所累,一個為情所累。

  此時,夜風習習,傳來絲絲涼意。我想起了書上讀到的一個故事:有一個人得到朋友送的禮物,一對羚羊角,價值連城。後來他發現羚羊角散發一種讓人受不了臭味,就把它放在陽台上,但是不管怎樣包裹嚴密仍然能聞到這種氣味。要留下這個寶物就要忍受臭味,何去何從?這個問題折磨他很久。最後他把羚羊角扔掉了,再也不用受難聞氣味的折磨,心裡輕鬆得很。

  道理很簡單:只有學會放棄,心才不累。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